教育是否众生平等?从最近的热点事件讨论英美高校的招生歧视

作者 ListingsP, 2019-08-26 05:36:30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大学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北大退档”相关话题,时隔多日,各大媒体依然给予跟踪报道。

原来,在北大今年的“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中,有两名第一志愿报考北大的河南考生虽然达到了录取条件,高考分数却相对偏低。

因此,北大以“高考成绩过低,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为由,决定给予退档处理,录取第二志愿中分数较高的考生。

消息一出,网友炸开了锅,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家专项计划”?其实是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定向招生。只要是国家认定的贫困地区学生,并且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报名参加。成功获得资格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分数出来后提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条件比普通考生要宽松的多。

经过一番争辩之后,北京大学做出让步,决定补录这两位考生。

“现在社会有一种误解,就是考到什么分数,就必定要被学校录取。”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高校的录取过程,主要还是一个专业判断。北大没有录取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第一志愿考生,却录取了第二志愿考生,这存在不合规之处,但如果北大只是没有录取这两名分数较低的第一志愿考生,它是有这个权限的”。

其实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发达国家更是严重。尤其是英美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精英阶层固化,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次的“北大退档风波”,其实在英美国家也出现过类似事件。

关于“录取亚裔”这个方面,美国高校的招生政策就一直受到诟病,说他们“歧视亚裔”的声音从未少过。

比如:哈佛大学2021届学生的族裔录取比例:50%以上都是白人,非洲裔美国人14.6%,亚裔美国人22.2%,西语裔美国人11.6%,美洲土著居民或太平洋岛民2.5%。

2000年发生的“牛津大学录取风波”因时任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的介入震惊全英。

风波的主角罗拉·史宾斯(Laura Spence),中学就读于英格兰东北部北泰因赛德的一所公立学校,在英国A级考试中成绩优异。但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在面试后决定不予取录,原因是找不到她的潜质。

戈登·布朗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批评牛津大学搞精英主义,并认为史宾斯受到“牛津守旧的面试制度”所歧视。

长久以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被视作是“富人的学校”、“精英俱乐部”,贫困学生不仅很难达到入学标准,连学费和生活费都承担不起。

牛津大学的录取情况与剑桥大学类似。在校方统计的2014年到2018年的本科入学数据中,可以看出, 伦敦地区和英国东南部不论是申请人数还是录取人数都远超其他地区。

更不用提族裔平等。2010年到2015年的六年时间内, 牛津大学有13个学院连一个非洲裔学生都没有录取。直到2017年,非洲裔学生的录取比例才缓慢上升到1.9%。

剑桥大学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同一阶段内平均有四分之一的学院没有录取过黑人。《独立者》直接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社会性种族隔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麦克 · 萨瓦格 ( Mike Savage ) 出版了《21 世纪的社会阶层》一书,认为传统英国社会阶层的三分法已过时,并提出了七分法

英国广播公司 ( BBC ) 的最新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生均来自英国社会顶级的两个社会阶层家庭。

然而,剑桥、牛津的招生政策已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剑桥大学还计划开始从2020年开始,为想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的弱势学生专门开设“基础课程”,帮他们更好地申请本科。今年秋天,剑桥大学将会为其他背景的学生提供200个额外位置。

与此同时,牛津大学也承诺,将对招生流程实行改革,争取到2030年,能把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提高到25%。

 

[图像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