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很精细,清华教授教学理念:允许学生犯错

作者 ListingsP, 2019-07-29 01:10:38

清华大学迎来新任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李俊峰教授,清华大学新闻网披露了这一消息。

清华教务处处长人选已发生变动。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下这位曾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并当选过“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清华新任教务处处长的教学理念

相信我,你不会失望的!

知识的逻辑就像是大树

能在学生心中种下树苗

李俊峰认同课堂教学的五个境界

沉默(Silence)

回答(Answer)

对话(Dialogue)

质疑(Question)

争论(Debate)

认为优秀的学生应达到第五重境界争论

他说,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获取知识并不是什么难事,教师不能仅仅做传授知识的人,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发挥各自的特长

打破思维惯性、“见招拆招”、有破有立,是李俊峰培养学生判断能力的一大法宝。

接下来的三四周,李俊峰通过不断地铺垫和阐释,帮助同学们摒弃既有经验,重构新的理性认知。

就是这样带着学生掉进“陷阱”,然后又带着学生一步步爬上来,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思辨过程,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

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开放的氛围,就是李俊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大法宝,他希望让每一株“好苗子”都长成自己想要的那种样子。

为此,他并不介意把自己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想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

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说了 ‘蠢话’,错误不可怕,思路僵化才可怕。”

同样地,他也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于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会大胆站起来直抒己见。

李俊峰不拘泥于既有教材,摒弃“迷人眼”的碎片化知识,将精华部分完整系统地传授给同学们

“知识的逻辑就像是大树,我希望能在学生心中种下树苗,而不是给他们一筐散落的树叶。”李俊峰说。

老师对待学生

不能像工厂加工零件一样

李俊峰认为,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既是研究教学内容的专家,又是研究授课对象的专家”。他提出要从“速度、精度、广度、深度”四个维度来进行考核学生,承认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和学习风格,并非仅凭考试来判定

他曾经很认真地在课堂上说:“恭喜同学们,这次期中考试有60%的同学达到60分以上。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在后半学期迎头赶上,在考核更全面更严格的期末考试中得满分,课程的总成绩就可以得到满分。”

“宽松的环境意味着允许犯错,允许别人不那么高效。老师对待学生不能像工厂加工零件一样”他愿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进入角色的时间并不同步的同学们,可以在最后阶段达到要求。

“在考核上,师生不是对立的关系,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做通了学生的这个思想工作,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

他的教学思想

内外兼修、人课合一

这样一个行政管理和科研学术上的大忙人,是怎么做到在教学上如此的投入的呢?

李俊峰说,有兴趣、特别想做的工作,一定总会找到时间,而教书育人就是他既有兴趣又特别想的工作。

为了回答同学提问,每天晚上11点他会把其他一切工作放下,点开微信认真思考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予回答。

谈起教学、科研与管理如何做到兼顾,李俊峰说:“教学、科研、管理这三方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我的成长。”

如何更好地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李俊峰认为:“要从评价的角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多投入,要让他们有相应的荣誉感

“内外兼修,人课合一”,这是他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概括,既有中国传统的儒家风范,又涵盖了自己多年来的授课“秘诀”。

内外兼修中的“”讲的也是教师要提高内在的学术修养,就工科而言,就是要有比较扎实的科学、工程、教学研究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则是指上课的具体方法

谈到 “人课合一”,李俊峰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

授课也是一样,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习惯,达到 “人课合一”的境界,才能在上课时做到 “随心所欲不逾矩”。

人物介绍

李俊峰,1964年出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教务处处长。《力学与实践》主编、《宇航学报》常务编委等。

科研方向:深空探测、卫星编队飞行、充液系统晃动等。

主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973课题、总装预研、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共计30多项。

主讲课程:理论力学、运动稳定性、航天器动力学、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高等动力学、现代航天技术概论等。

 

[改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图像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