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用药,你可能犯了哪些错误?

作者 华隽, 2017-05-08 07:42:40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用药错误或药物不良反应而生病住院,其中约20万人死于用药错误,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重庆等聋哑学校中,70%的儿童是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

timg-182299.jpg

据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聋哑儿童高达180万人,药物致聋占60%,约100万人,并且每年以2-4万人的速度递增。

实际上,多数用药问题并不是药物本身质量不过关,而是由于选择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父母作为宝宝的监护人,直接承担着捍卫宝宝身体健康的责任;而给宝宝用药的选择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宝宝的生命健康。

以前临床上儿童用药多依据成人的剂量进行折算,例如:70公斤的成年人用药剂量为500毫克,则35公斤的儿童则用250毫克,这属于一种经验用药,实际上是把儿童当成了按比例缩小的成年人,并未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这是因为,从伦理学角度讲,儿童不宜作为临床研究的受试者,使得儿童用药的真实研究受到限制,很多药物没有儿童用药的临床资料和安全性数据。因此,儿童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必须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tupian3-57b2d8.png

儿童的身体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均未成熟。多数药物在儿童的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不尽相同。根据以往的经验,家长在给孩子用药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被忽视的误区,以下是几个人们常见的用药方面的误区及相应的给药建议:

混淆相似药品(看似/听似药品张冠李戴)

注意区分颜色、性状相似的药品,不要随意将药品的原有的外包装和说明书丢弃,例如有些片剂药品(尤其是国产的压制片)脱去外包装单从外形上很难判断是什么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还是不要服用了;还有一些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如惠菲宁成人糖浆和儿童糖浆,虽然都可以给2岁以上的人群服用,但是成人糖浆的药物浓度是儿童糖浆的2倍,而两个药物的外包装颜色非常相似,如果不慎也会造成用药错误。

记得有段时间强生的艾畅(ANTUSS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一种治疗感冒症状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右美沙芬和伪麻黄碱)的外包装改成和美林(MOTRIN布洛芬滴剂)相同的橙色,而英文商品名称也叫MOTRIN,乍一看两者几乎一样,(艾畅包装上有一条蓝色,而美林滴剂是一条红色),如果孩子要退烧应该服用美林,而误服了艾畅是没有退烧作用的。

weixintupian_20170508151718-254698.png

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忽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重复用药

例如,西药与中药服药间隔不少于1小时,益生菌与抗生素服药间隔不小于2小时。复方制剂中含有同样成分同时服用要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很多复方感冒制剂中都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过量引起嗜睡)和伪麻黄碱(血管收缩剂,不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

注意药品的成分(在说明书上或者外包装上都应该会显示药品的成分),有相同成分的药品不要同时服用(如有些复方感冒制剂里面的成分中同时会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这个时候同时服用泰诺林就要注意可能药物过量的可能)。

还有医生可能在开抗生素的同时开益生菌,而这两种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因此至少间隔2小时服用;还有一些药物由于其特殊属性而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比如治疗腹泻的蒙脱石散,由于其的附着和吸附作用,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间隔2小时左右的时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比较复杂,而我们一般可以通过阅读药品的详细的说明书而了解相关信息。

剂量或用药单位混淆

儿童制剂一般为液体制剂,如滴剂或口服液,即便是固体的散剂或颗粒剂也会要求在服用前配制成液体形式,这时候要注意固体制剂的剂量单位和液体制剂剂量单位的转换可能引起的混淆错误(如一些抗生素的干混悬剂,西替利嗪滴剂)

timg-1-5abce9.jpg

有时浓度不同药品会搞错剂量。滴剂/口服混悬糖浆(泰诺林、美林)一定要注意区分不同药物的服药剂量,例如,孩子们常用的泰诺林、美林两个药有混悬滴剂也有混悬糖浆,滴剂的浓度要高于糖浆的浓度(泰诺林滴剂:100MG/ML,混悬糖浆32MG/ML; 美林滴剂:50MG/1.25ML,混悬糖浆20MG/ML)可以看到滴剂的浓度是糖浆的2-3倍,如果搞混很有可能造成用药不足或用药过量,所以注意区分药物的浓度也是很关键用药注意事项。最好让您的药师确认每次需要服药的剂量(用给药的单位标注,如果是液体就注明**毫升),并写在药品包装上,确保在每次喂药之前核对用药剂量后再喂药。

忽视保健品中存在的药物成分

宝宝服用的多种维生素可能是以糖丸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其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有每日摄入的限量的,如果服用维生素糖丸过多会引起药物过量甚至蓄积中毒,比如:0-3岁的宝宝每日摄入只需要摄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一般补充维生素D3胶囊型滴剂每日1粒就可以了,而如果过多的服用了糖丸维生素,而其中正好有维生素D3,那么可能就会引起过量服用。所以在购买这些保健食品时要仔细查阅成分列表,综合考虑各种营养摄入因素(如奶粉,食物等)。

tupian1-20d8b0.png

不经医生指导擅自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情况在我国由来已久,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抗生素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之前可以不依据医生处方而到社会药房购买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在临床上是要有明确指证的,首先要明确细菌感染,而且要对菌下药,这一系列的判断是需要临床医生做出的,所以这里的建议就是如果认为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可能,及时就医,家里没有必要有备用的抗生素。

迷信中药安全性-----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50%的药物性肝病和长期服用中药有关,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积极作用相信不用多说,但是中药的临床应用目前还缺乏询证依据;是药三分毒,也是我们老祖宗的古训。

timg-2-97663f.jpg

有一种叫“保婴丹”的中药,一直被作为治疗婴儿夜啼,胃口不佳,等一系列症状的良药而深受宝爸宝妈的推崇,然而,2014年9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却一纸警告,要求消费者,医疗机构停止使用香港制药企业“余仁生”生产的保婴丹,避免其潜在的铅中毒的风险,因为有一位18个月的患儿由于服用该药品而产生了铅中毒。所以任何涉及需要长期用药的情况,都要咨询医生的意见,不要擅自决定。

盲从网络用药信息,轻易听信偏方、秘方

网络上有林林总总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甄别,不要急病乱投医,文章的后面我会推荐各位一些官方可靠的信息渠道和软件。

盲目海淘药品

海淘药品存在一些用药安全的隐患:语言障碍造成无法通读说明书内容;海淘药物的真假无从考证;海淘来的药品可能含有禁用药物成分。

例如,日本池田模范堂的面包超人系列很受家长欢迎。蓝色止咳化痰,红色退热综合,绿色感冒流涕,这三款糖浆包装可爱,味道可口,而且是非处方药,随手就能在日本街边的药店买到深受家长欢迎。近日,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指出“12岁以下儿童禁用”;“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本品”。而蓝色面包超人的双氢可待因磷酸盐正是属于这一禁用药品。

weixintupian_20170508152237-0d3f1b.png

tupian2-e41ad2.png

盲目相信打针输液疗效快,忽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如果要采取输液治疗,要主动检查用药信息。其实输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着血液循环,直接被人体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其实静脉输液并不会缩短病程,反而出现不良反应风险更大。而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以及肝脏,身体会有一个过滤,将有毒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被破坏,再输送到全身。

2015年7月开封市有一位两岁多的儿子贝贝(化名)近一周持续感冒,医生在询问了孩子的相关症状后,建议抗生素头孢和另一个中药制剂喜炎平输液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水肿继发休克,险些丧命。

2016年10月26日,4岁男孩洋洋因病前往安徽省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在开具处方时,医生误将维库溴铵(肌松药)当成化痰药(氨溴索)开出,当班的药剂士没有仔细核对发给护士,而护士也没有实行核对义务给孩子用了错误的药品,最后导致洋洋接受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头晕、视力模糊、出现重影、看不见东西、嘴唇发紫、口吐白沫等症状,2、3分钟后,洋洋停止呼吸并昏迷。死亡。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输液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更快速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管发挥作用,其显效快而难以及时扭转,所以才会更加危险;我们的医务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所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很有必要在孩子接受输液的过程中仔细和护士核对用的什么药,这个药是什么用途的,也许你的一个确认可以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lolo-91308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