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孩子毕业之后的需求吗?看起来并不是这样。正如公司雇佣员工时会根据需求变化岗位要求,学校当然也应该顺应时代变迁改变授课方式以帮助学生适应现实节奏。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上课时,经常问老师一个问题:学这个对我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我最不喜欢的数学课上)老师们总是会被我这个问题噎住,不知道怎么解释基础三角学对将来生活的实用性,特别是对完全不想成为科学家或数学家的我来说。他们总是敷衍地说一句:“在很多方面都有用啊,这是生活必备的,对考试也很有帮助”,随后马上转换到另一个话题。
学习我不喜欢也似乎没用的学科总是让我倍感无趣,要么是为了老师的表扬学习,要么是为了让州政府获得更多教育基金而学习。当前,教育界正在逐渐改变,现在的孩子不会像我15年前那样被老师敷衍了事,在国际学校的教育系统中,他们会学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学生们还会继续学习数学,但是学习的内容则与之前大不相同。
这种基本的技能仍然十分必要,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强调运用知识和通识学习核心课程的重要性。然而,直到90年代至今,这一概念才被教育学者和家长们广为认可。这种理念被称为“21世纪的必备技能”。
21世纪的必备技能是对孩子更高程度的能力要求,以便他们应对瞬息万变的雇佣市场环境及数字时代的过渡期。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秩序,随着技术创新,现在社会需要的技能与婴儿潮时期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Generation X)完全不同。世界变了,不会再有大量的贸易和岗位向你召唤,不会有公司期望你能从20岁一直做到50岁。千禧一代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重新认识各个事物的重要性。
福布斯近期发表文章称,千禧一代会为梦想不遗余力去拼搏,他们渴望快速成功,即便那需要经常跳槽。他们更加具有创业思维,更有创造性也更善于解决问题。现在这个时代里,工作方式更加多样、更有多元文化特色。千禧一代也更容易向公司提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以前这一问题常被误解为是偷懒。事实上,这些年轻人更相信效率和质量,而不是去统计工作时间。
那这些又和课堂学习有什么关系呢?21世纪必备技能带领学生在毕业前体验这种新型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下竞争压力很大,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技术,还要有创造力、思维灵活、文化敏感、懂得批判思维。
进行这些变革的目的是走出目前大部分学校仍在实施的核心课程框架,鼓励老师用各种方法教导学生现实生活情景中真正需要的能力。这些学生不仅仅将成为超越同龄人的领袖,他们会是时代的先驱。
你可能已经发现,你五岁大的孩子玩起iPad来比你还溜,还能时不时地教你手机的一两个新功能。但当我看到八岁大的侄子玩转各种软件,使用一个个应用毫无困难时,每次我还是会感到震惊。现在孩子们对待技术的态度随性而轻松,这与之前年代的人们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警示,证明技术将要在孩子将来的日常生活中占据怎样重要的一种地位。
总的来说,技术当然是21世纪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而技术的重中之重则是搜索信息的能力、使用媒介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Christopher Kalff是上海英国国际学校浦东校区初级通信管理员,负责检查教室设备的好坏,帮助老师应用这些有效的教学工具。他认为,媒介素养是学生接触技术时必须学习的一块重要内容。他解释道:“我们从前上学是为了学知识。但是这一目标现在几乎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习了。我小时候写一篇调查报告只需要一本百科全书,但是现在有太多资料可以借鉴了。所以寻找信息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这不是一个能短期内学会的技巧,你还需要花时间判断信源的可靠度。所以,教会学生如何筛选信息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尽管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Kalff认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依然高于技术。“现在真正应该做的是提高教室里的学习体验。我教授英语文学和数学两门学科,我会向教室中引进技术,把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我赞成无纸化课堂,所以我的学生上课使用iPad查看内容而不是打印下来。”Kalff说。
但是Kalff并不认为那些不擅长使用技术的同学会落后,因为现在太多人沉浸于技术中,不能自拔。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些他们会操作的工具。即便你并不直接学习使用技术,你依然可以保持紧跟趋势、凭直觉补充学习最新知识。
然而,对于那些从小接触技术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未来看起来更光明。因为学校和雇主们倾向于寻找已经在该领域小有造诣的年轻人加入。那些在高中就具备基本软件操作技巧的人常常被公司挖掘出来开发应用、测试游戏。那些设计操作无人机的同学则是军方的理想人员。“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学历是工作的保障。但是现在这些孩子全凭本事,带着毕业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先进入一个领域,但是要不断地与同龄人比较竞赛才能不断升职。我认识一个高中毕业的孩子,他并不确定未来想要做什么,但他可以玩转社交媒体,最终因为这一特点被一家活动策划公司录用。”
尽管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技术对学习非常之有用,但是有时它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碍,例如,面对面沟通在减少。Kalff表达了他的忧虑:“学校之外的情况更让人担忧,学生常常一个人在家。家长们常常在外奔波,通常是孩子在家玩手机。从长期来看,这会损害他们与人直接交流的能力。他们必须学会放下手机,进行直接的对话。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一放下手机就无所适从,这才是当今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必备技能的一个核心成分,这不仅仅在于知道怎样创造和发展技术,也在于怎样合理利用技术。孩子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必须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教会孩子何时何地应用技术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这能帮助孩子掌握更好的人际交流技巧。
尽管技术在21世纪不可或缺,它却不是现今学生唯一需要掌握的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平衡职业与生活的能力在现今社会教育体系中也非常重要,却总是被人忽视。
这些能力要求老师们改变学校核心课程传统观念的约束,在课堂中加入真实世界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技能。批判思考、问题解决能力、适应能力、主动性都会在学生毕业后影响他们的一生,帮助他们在多场景下作出社交正确的、经济可行的、环境友好的判断。
这些能力不可或缺,但并不容易传授。耀中国际学校十年级至十一年级辅导员Jonathan Evans表示,“这些现实生活需要的技能,只有当孩子接触到项目和任务的核心要素后才发展起来。例如,一个人的灵活性和责任感就会带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截止时限的重视程度的增强。这些能力并不是说列入课程表就能学会的,它隐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给学生提供相关且接近现实的机会去尝试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的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在资金和教职工素质方面占据优势,相对来说,其它学校则面临着师资问题的挑战:找到一个经验丰富、且愿意在核心课程之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支持21世纪课程改革的人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他们主张以问题和项目为基础的学习,从而学生不得不通过合作来迸发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老师们要做的,是富有创造性地、坚定地来教授这些课本中不存在的技能。
另外,当学校把这些技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之后,如何考核测试这些技能也是一个问题。Evans表示,“我不清楚考试能不能检测出这些技能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这些技能肉眼可见,但是这些成果很难展示在试卷上。要想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就不得不长时间观察。这不是能在一个小检测中反映的能力。像PISA这种考试本身可能可以快速衡量出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是进入21世纪之后,你很难知道学生是否在在线考试中和其它学生商讨了答案。”
Kalff从技术的角度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些技能是不可测量的。只有在学习中才能理解技术的含义。你可以给学生演示怎么使用一个仪器,但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我认为测试动手的能力是很困难的。”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几乎不可能被检测的。就算学校当真去教授这些复杂的技能,谁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能力去迎接未来了。
尽管有上述难题,大学和企业仍然倾向于寻觅拥有这些非传统技能的年轻人。福布斯近日一篇文章调查了雇主希望寻找的雇员特征。在采访超过100位世界顶级CEO、人事经理、猎头之后,他们得出结论:显而易见,有软实力的雇员更受人青睐。尽管专业技能依然很重要,合作精神、领导力、沟通技巧位居企业关注的前三。演示文稿制作公司Prezi的人事主管Emőke Starr认为,“我们想找到软实力突出、值得信任的候选人,剩下的工作需求都可以在该基础上去培养。”
安永就正在经历一场人事调整的洪流,他们希望能在2017年一年内招募9000位千禧一代的员工(公司全年招聘人员总计为15000人)。为什么?不仅仅是因为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的未来考量。婴儿潮一代已经进入了退休期,很快劳动力就会进入短缺阶段。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年轻员工身上,希望年轻员工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Dan Black是安永美国区的招聘主管,他解释道,安永的招聘策略就是从200所侧重于多样化、思维先进、有国际化视野的目标高校中寻找到有实力的年轻人。
就连那些陪伴父辈成长的老牌公司也在改变人事策略。比如说,通用电气不再采用以往那种等级式的结构,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组织结构更加的扁平化。他们不再用传统眼光去衡量“合格的”员工,而是寻找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候选人,有冒险精神的候选人、熟悉数字化办公环境的候选人。通用电气一年花费十亿美金去培训新入职的员工,更看重创造力、高效、积极进取等特性,而非书本知识。
所以我们到底何去何从?很明显,现在这些年轻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竞争压力更大。我们能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个优秀的人生起点,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流程——上学、反复记忆知识、一次又一次考试、最终考上大学——已经受到人们质疑。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哪种教育方式可以成功,我们最起码可以做的,是给孩子们一个成功的基石和成长的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