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北师大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社会关注,也让儿童性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源于浙江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在其微博上吐槽称,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并晒出含有“男女生殖器官相关介绍”。在一片争议声中,学校收回了读本,但同时也表示,性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很有必要,将来会在合适时机继续推进相关课程。
与国内一片争议声相反,美国《赫芬顿邮报》却对此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4月4日,《赫芬顿邮报》刊登其专栏作者斯图·纽金特(Stu Nugent)的评论文章《中国让我们的性教育羞愧难当》(China Just Put Our Sex Education To Shame)。
文章指出,中国的性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性教育方面惊人的进步,很多内容都已超越西方,特别是重点传递了一直被西方性教育忽视的“性默许”(consent)观点。而且,《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这套丛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传递出了人性和人格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性教育内容,而是社会性教育。
据悉,《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是国内首个根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研发的性教育教材,目前的版本已经经过了多次修改。自2007年开始,已经在部分学校进行了9年的教学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册,共12册彩色读本。
纽金特认为,读本不仅涵盖基本性知识,还包括卫生、社会融合、情绪发展、自尊等内容。通过插图和简单的语言,介绍了性别平等的基础知识,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不要在意性别的鸿沟。
纽金特说,这套读本传递的“性默许”概念在西方性教育中一直被忽视。“你会发现,读本如此早地让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它还告诉孩子们,默许或拒绝性行为的能力是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指出,行施虐者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在一本二年级的书里,一个叔叔告诉他的侄女:“小红,你长得真漂亮。我给你买了个背心。你能脱下你的T恤,好让我帮你穿上新背心吗?”侄女回答道:“谢谢叔叔。但是我可以自己穿衣服,不用你的帮忙。爸爸在厨房做午饭,我要去帮他了。”
在另一本书中,姑姑对侄子说,“小军,你个子这么高啦。脱下你的裤子,这样姑姑可以看看你的阴茎是不是也长长了。”男孩回答:“不,我现在要回家了。”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爸妈,爸妈表扬了他,并打算报警。
下面这一页讲述了父母争吵时表达自己感受的重要性。纽金特说,这套丛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传递出的人性和人格概念,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性教育,而是社会性教育。
到了四年级,开始给学生们介绍同性欲望和同性恋。下面这页解释了爱情的任何形式都应该被尊重。
五年级的性教育讲述爱情在所有情感关系中的位置,以及为什么爱情是美好的。在这一阶段,还讲述了性交的风险,性传播感染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
六年级介绍了“性少数”的知识,甚至讲述雌雄同体。
这套书还支持单身人群,以及那些选择结婚的人。书上写道:“人们无论选择结婚还是选择不结婚,都是个人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接下来一张图谈论离异和单身人群,文字是“我们应该尊重那些想过单身生活的人,不要给他们施压。”
纽金特感叹,我从没见过任何性教育课内容超脱这套读本。“尽管教科书上提及同性婚姻无法在中国合法注册,它也提到同性关系可以茁壮成长,同性伴侣可以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