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音乐教育有何弊病?

作者 吴纯, 2017-04-05 07:54:39

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还能够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然而在世界各国学校课程中,音乐教育却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3月27日,英国《卫报》刊登其专栏作者Charlotte C Gill的评论文章《只有白人和富人才享有音乐教育》,文章直指英国音乐教育的缺失和弊端。Gill指出,英国的音乐教育已走上了下坡路。每年英国的音乐产业对GDP的贡献高达8500万英镑,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政府对学校音乐教育却漠不关心,保守党极力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习科学和语言科目,从而获得学士文凭。

 

Gill说,自2010年引入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后,老师们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术型”学科的培养上,英国中考音乐科目拿A的学生下降了约9%。尽管政府不断强调心理发展教育,但政客们却从未考虑过通过艺术熏陶的方式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忽视,越来越多的英国家长开始给孩子请私人家教,这令请不起家教的学生陷入了窘境。” Gill写道,2014年,英国国家儿童乐团统计,在7-13岁的团员中,将近70%接受过私人教育。2012-2013年,只有10%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自非洲、亚洲和少数族裔。

 

Gill还认为,英国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拘泥于教条。音乐老师们认为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负责组织大大小小的音乐考试,如今对乐理知识的考核也越发严格。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生们必须刻苦钻研古老的经典音乐,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而不是自由地写歌、作曲,更别提享受音乐的魅力。尽管走上音乐之路途径很多,但是很多流行、说唱艺术家从未接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同时,很多专业的合唱团和业余爱好者又过多地专注于乐理知识的学习。“乐谱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语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读懂,而其中大多数都接受过私人教育。那些上不起乐理课的孩子们只能放弃音乐之路,其中不乏有潜力的音乐家。”

 

文章总结,当下英国音乐教育的弊病有二,一是政府对音乐教育漠不关心,使之沦为了白人和富人的专享。很多穷人因请不起私人家教,被阻隔在了音乐之门外。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过度看中理论知识,枯燥难懂的乐谱成了必修课。Gill呼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音乐的瑰丽,英国必须抛弃传统的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开启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

      

Gill对英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反思,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是还没有形成和建立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首先,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态,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也只是笼统化地讲解音乐、分析音乐,再跟着钢琴合唱几首枯燥无味的歌曲,45分钟的课程就在不断的哈欠声中结束了。

 

timgOXL72RWW-460f6d.jpg

 

到了高中,开课率更少,几乎不到50%。这与国家开设艺术欣赏课的初衷完全相悖,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和培养审美情趣。其次,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消磨了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国家指定的标准越来越难,课程压力也越来越大,枯燥无味的课堂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消磨殆尽。这种理性的教学对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毫无助益,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将这种消极、厌恶的情绪带到其他学习生活中,音乐本身的美感丧失全无。

 

在学校音乐教育弊病重重的情况下,很多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参加各种音乐辅导班、兴趣班,但大多数家长们都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有的是为了考级,获得一张盖着“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十级证书;有的是为了丰满自己的人生履历,向未来同学同事自我介绍时夺得赞许的目光;或是填到申请表上“hobbies and skills”一栏,成为进入国外大学的敲门砖。这种带着功利性的学习固然有可能会发掘到音乐天才,但是大多数人达到目的后便没再坚持下去。

 

放眼全球,美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值得各国探讨和借鉴。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音乐教育理论深化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创新。政府对音乐教育的大力投资、社会民众和音乐家的大力支持都推动美国音乐教育到达了高潮。

 

音乐本就充满创造性,美国的音乐教育就抓住了这一特点,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发挥得淋漓尽致。音乐课堂上,老师不是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另外,多元的文化背景带来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从最初学习德国传统音乐到接受北欧、中欧民歌和黑人、土著歌曲,后来又加强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接受乐各地音乐文化的熏陶,他们对世界的包容性一步步增强。美国联邦政府的资金补助、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给所有孩子都营造了一个活力四射的音乐环境。全美音乐教育协会的百年宣言值得所有人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音乐来充实人生教育的基本目的不是创造劳动力,而是提高个体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音乐是属于所有人的,而不是少数人,更不是为了功利性目的去学习音乐。我们应该谨记音乐教育的初衷,让多元化的音乐孕育出多元化的文化,让孩子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从音乐中有所习得。